非常多的同学对含参恒成立的不等式证明头痛不已。今天根据多年从教的经验,展开聊一聊这类题目的关键的解题思路。
处理这类问题,最常见的解题思路可分为两大类:
1、参数分离(当然视情况可以做全分离,也可以做部分分离)+ 【求函数最值】。这类问题相对好理解也比较简单。
2、参数不可或不好分离,通常进行同类项移动转化,求导+【分类讨论】。多数绝大多数题目还是可以做出来的。
但是有这么一类特殊情况:如遇到以下几种问题,大家通常束手无策(自己回想一下,有没有遇到函数导数的解答题做不下去的情况)。
1、参数难以分离,即使分离后,函数的最值点无法取到。
2、直接分类讨论发现有的区间无法得出原问题在该区间内恒成立。
这类题目在近几年高考数学压轴题部分,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。怎么破解这些问题呢?下面重点解答一下。
图片
图片
参数分离困难类型
图片
高考数学函数的参数,很多时候是不容易分离,主要有以下类型:
1. 函数结构复杂导致分离失败 当函数形式为 f(x,a)=g(x)+a⋅h(x) 时,若 h(x) 与 g(x) 存在强耦合(如 h(x)=lng(x)),则直接分离参数会导致表达式无法简化。例如,f(x)=ex+alnx 中,alnx 与 ex 无法直接分离。
2. 参数与变量混合运算 当参数参与复合运算(如f(x)=sin(ax)+cos(x))或高阶导数(如f′′(x)+af′(x)=0)时,分离参数会破坏函数结构完整性。
3. 定义域限制 若函数定义域随参数变化(如 f(x)=1/(x−a) 在 x≠a时),分离参数需额外讨论定义域边界,增加复杂度。
4. 隐式依赖关系 参数可能通过隐式方程(如x2+y2=a)与变量关联,导致显式分离不可行。
在这里,自己必须结合平时的做题经验,和遇到的做题卡点做出相应判断,思考一下是也不是?
图片
图片
函数最值点无法取到原因
图片
函数的最值点无法取到时,就很难判断函数值域范围是否满足题目要求的恒成立条件。来看一下,函数最值无法取到的情况有哪些:
1. 定义域开区间限制 在开区间(如 (0,1))上,连续函数可能无限趋近最值但无法取到。例如 f(x)=1/x在 (0,1)上无最小值。
2. 极值点位于边界外 若最值点位于闭区间端点(如 f(x)=x2在 [0,1) 的最小值在 x→0+时趋近于0),但定义域未包含该点。
3. 函数不连续或不可导 如 f(x)=∣x∣在 x=0处不可导,导致极值点无法通过【导数法】确定。
4. 参数影响极值点存在性 含参函数(如 f(x)=x3−ax)可能因参数变化导致极值点消失(如 a≤0 时无极值点)。
因这一部分,与平时做题经验有很强的关联,今天就先到这,大家整理一下之前做过的类似卡壳的题目。在对这部分深入讨论讲解,效果更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准到吓人的 30 条生活玄学,听懂 3 条少走10 年弯路
下一篇:没有了